知多D | 遗传对身高的影响有多大?真相是这样的→
大家发现没有
现在年轻人的个子
真是越来越高了
同样对于很多父母而言
说起“长个儿”这件事情
他们绝不含糊
孩子的身高究竟由哪些因素决定?
父母矮孩子就一定矮吗?
成年后还能再长高吗?
今天,我们就来解答
关于身高的各种疑惑
孩子身高究竟随爸还是随妈?
随……随机。
根据目前的一些研究,父母对子女身高的遗传影响是差不多的。
过去说“爹矬矬一个,娘矬矬一窝”,以后妈妈们再也不用单独背这个锅。
不少人还会有这样的困惑:
那父母都高
孩子是不是肯定不矮?
其实也不一定,孩子高个的可能性大,但不绝对。
不然照这“高高得高”的理论,从有人类那天起到现在,就应该有不少“参天巨人”了。
据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相关人员研究显示,男女性身高的遗传度分别为0.89和0.87,男女性的身高、坐高和体重指数的遗传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。由此可见,父母对孩子身高的遗传影响是不相上下的。
那反过来说,父母都矮,孩子是不是长不高?
答案还是不一定。
影响身高的因素:七分天注定
经过研究发现,遗传因素在身高的决定中占据了大概60%-70%的“话语权”。
因此,一个人能长多高,有60%-70%是由遗传来决定,而其他因素的影响在 30%-40%。
孩子的遗传身高有个公式,可以对照下:
男孩=(父亲身高+母身高)/2+6.5cm
女孩=(父身高+母身高)/2-6.5cm
当然,遗传身高估算仅仅是理论值,有一定的波动范围。是否能达到或突破遗传身高,后天环境如饮食、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很重要。
影响身高的因素:三分靠“打拼”
在身高发育过程中,有两个“黄金期”:
第一个黄金期:3岁之前,是孩子的身高变化最快的阶段,3年加起来能长45cm左右,可以说是一天一个样了。
第二个黄金期:女孩约在9~11岁开始,男孩约在11~13岁开始,身高则会出现青春期突增,年增长速度可以达到每年7~8 cm,快的可以达到 10~12 cm。
身高变化是一个发育过程,会受到后天环境如饮食、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的影响,家长要想孩子身高正常发育,不妨从营养、睡眠、运动这些方面下工夫。
1
适当控制饮食 别迷信增高补品
切忌滥服滋补的中药材,以免外来的性激素摄入,使孩子提前进入青春期。少吃高胆固醇饮食,但要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量,并应多吃蔬菜水果。
长高食物:能提供与身高密切相关的蛋白质和钙质的食物,主要有蛋类、奶类、蔬菜、肉类。
过度食补可能会造成孩子营养过剩,导致儿童肥胖或诱发孩子性早熟,透支孩子未来的长高空间,让孩子的骨骺线提前闭合,停止或延缓生长,所以要提倡均衡饮食。
2
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
人脑中下丘脑-垂体组织会分泌促进发育的生长激素,生长激素呈现间断的脉冲式分泌,睡后1小时分泌达最高峰,分泌量是1天总量的一半以上,所以建议最好让孩子晚上10点前进入深睡眠。
3
适量运动
运动也和身高密切相关。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刺激生长激素分泌,改善血液供应、新陈代谢。而户外运动还可以增加体内维生素D的产量,利于钙、磷的吸收。
同时,应注意不要运动过量,尽量避免举重、杠铃、铅球、铁饼等肌肉负重类的运动。
每年长高多少算正常?
一般而言,孩子每年的身高增长应该达到以下标准:
从出生到满一周岁,通常增长25厘米,达到75厘米左右;
出生后的第二年增长12~13厘米,身高约88厘米;
3~12岁,正常情况下每年增长5~7厘米;
青春期(男孩在12~13岁开始,女孩在11~12岁开始)可成长8~10厘米。
宝宝刚出生的第一年,最好每个月都要测测身高,此后至少每半年测一次。如果每年生长速度低于5厘米,就说明他生长速度比较缓慢,最好去医院测算骨龄。
不同个体发育有早有晚,测骨龄可以检测孩子是否还有长高的可能,帮助家长及时调整孩子的饮食、运动。
成年后还能长高吗?
对于成年后长高的传说,比如“二十三,蹿一蹿”,其实不太可信。
从骨科角度看,骨骺线是衡量长高空间的金标准。骨头里有一种结构叫骺(hóu)软骨(也叫骺板、骨骺线),在人的成长阶段,它能不断分裂增殖,使骨头不断地加长扩大,所以长高靠的就是它
随着年龄增大,骺软骨生长能力会越渐减弱,并逐渐钙化、变薄直至消失,最后只留下一条骺线,骺软骨闭合之后,骨头就不再生长,身体自然也不能长高了。
不过对于身高
大家也不用太焦虑
这说到底只是一种审美偏好
并没有标准答案
关注“广州卫健委”
消息回复【回广州】
查看来返穗人员防控政策指引
消息回复【核酸】
查看黄码、24小时核酸检测点
消息回复【加强针】
查看新冠疫苗“加强针”接种预约及注意事项
...大家都在看...
✦ 疫情通报 | 2022年8月18日广州市新冠肺炎疫情情况!广州市疫情防控政策→
✦ 一图读懂 | 8月19日中国医师节是何时成为法定节日的?节日由来→
✦ 注意 | 进门先换鞋、使用公厕要佩戴口罩!不要忽略这些防疫盲点→
来源:科普广州综合自 广州科普,39健康网
编辑:大然 责编:邹向东
【免责声明:我们尊重原创、注重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】联系和投稿邮箱:jiankangGZ@126.com
记得“点赞+在看”▼